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三博动态 > > 正文 >

我馆王舒乙同志参加国家文物局2016考古绘图培训班

2016-04-29 19:38 | 三明市博物馆 |
2016年3月28日至4月27日,我馆王舒乙同志赴陕西西安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物保护专修学院承办的考古绘图培训班,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考古文博单位的共30位学员一起接受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刘方研究员、刘建国研究员、付仲杨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刘绪教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李夏廷研究员,吉林大学林雪川教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王保平副院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大伦研究员、田书祯副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肖若晨讲师的指导。

培训结业证书

王舒乙同志参与培训学习心得:
 
 
记2016国家文物局考古绘图培训班
 
福建省三明市博物馆王舒乙
 
2016年有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位同学们相聚十三朝古都西安,一起参加了国家文物局考古绘图培训班。现就30天以来的学习培训心得做简要的总结。
 
标准、统一、规范!
考古绘图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制图技术,是考古研究的重要资料,科学、精确、严谨的用绘图去表现遗迹遗物信息便是考古绘图的目的,若不能真实准确的反应出所绘对象,即便在精美的图片也失去了其考古科研价值。而在实际的绘图工作过程中由于个人理解角度的差异,绘图表现形式不统一、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出现,对研究工作也可能产生影响。因此国家文物局在2012年就制定了关于田野考古制图的行业标准(标准号:WW/T 0035-2012 ),对大到遗迹的结构,小到器物图上的一根线条、一个字母、符号的使用标准规范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在学习实际操作绘图之前了解考古绘图的技巧理论及操作规范是之后学习基础。因此头几节课程由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方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考古绘图的技术、方法及发展趋势,刘方老师是 田野考古制图的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者之一,也是考古学术期刊的绘图审稿人,他详细的为学员们解读了田野考古制图的行业标准的每个要求和细节,讲授了绘图的技术与方法,并就考古绘图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区的细节以图片实例为学员们做了特别详解。通过对田野考古制图的行业标准的学习也为本期培训后期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员们对考古绘图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规范和国家标准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
“工匠精神”的传承
刚学习完刘方老师关于考古绘图的技术与方法的理论课程,对考古绘图有着重新认识的同学们早已对实际操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大伦和田书祯老师指导的墨线绘图方法与训练,满足了同学们实际操作的渴望,墨线绘图是一项传统的考古绘图技能,虽说现代数字化技术在考古绘图运用中已逐渐开始推广和流行,但墨线手绘却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即要求图片绘制的严谨准确,也对制图的美观性有了一定的要求。正是现今常说的“工匠精神”体现。两位授课老师都是有着丰富考古绘图经验的一线绘图专家,从事几十年的绘图工作依然“宝刀未老”,另人心生敬佩,文物保护学院也为学员们提供了陶器、铜器标本,供学员绘制。墨线绘图从在网格纸上定位开始就要求绘图者细心观察和测量,每一个点都要在心里默默的计算图上与实际比例缩放数值,需要手、眼、脑、心相结合。另一个在实际对照器物绘图过程中一些构造较为复杂的器物的剖视的表现方式每个同学间时常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一些专业的报告所表现的形式也未必表达准确。课堂上同学间也对绘图的表现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若讨论不出结果,在求助于老师帮忙讲解。墨线绘图还有一大难点便是白描,白描用的是绘图墨水,不像铅笔线稿可以反复修改,要求描绘线条流畅,接口严谨,一气呵成,是手绘基本功的直观体现。描图一方面线条要好看,另一方面很多画面细节线条的穿插叠加都要求绘者非常的专注观察,使所描图片的大致走势了然于胸,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常常连续绘制几小时眼花缭乱,尽管在学生时期接受过老师严格的线描训练,但是几年没上手,有种“武功全废”的感觉,白描真是实打实的手头功夫,从自己的手中绘制出美丽的线条,心情也会感觉到一种愉悦,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勤加练习。由肖若晨老师指导的素描课程,主要安排学员练习了素描静物的绘画,素描静物主要训练学员们对物体的结构、体、面、光、影的理解,从而达到在二维空间里表现三维空间的目的。是考古绘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也训练学员对器物细节的观察力和绘图过程中的塑造能力。素描基础重要,但短期学会不容易,本期学员中虽然有许多同学是初次接触素描,肖老师用形象易懂的语言方式,将原本枯燥的“三大面”、“五大调子”理论形象的教授于学员们,并结合实际示范,使得许多学员在短期的课程中掌握了素描基础,实属不易。学员们也都非常用心,课间相互请教指导,课后时间加班加点的画素描,尽心尽力的完成好自己的作品。青铜器一直是考古绘图中的难点,精细繁复排列规整的花纹,常常让初学者“望而生畏”来自山西考古研究院的李夏廷老师是国内知名的青铜器绘制专家,出版的绘图著录作品在青铜器界一直奉为典范。李老师在课堂上就青铜器的表现给学员们做了详细的解说,教授学员在面对结构复杂,纹饰缠绕的青铜器时,如何观察,在绘制过程中如何清晰的对器物结构做出归纳,从而达到化繁而简的作用,很好的辅助青铜器的绘制。
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运用=精确+效率
在绘图工作中由于需要绘制的信息量庞大,而考古报告往往需要单纯的靠手绘,耗时费力。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由于人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误差,绘图的精确性也容易受到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已逐渐运用到考古绘图工作中来。因此掌握好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是考古绘图工作者必备技能。在后半期的课程中,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考古绘图中的辅助作用,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的王保平副院长为学员讲授了文化遗产摄影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考古摄影与考古绘图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文化遗产的摄影也同样要求真实准确的表现遗迹遗物的信息,尽可能的把器物的细节美感充分的体现,实际考古工作中,摄影详细的记录着工作的每个步骤是,许多珍贵的遗物遗迹在发掘后信息在短时间内便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摄影具有便捷、真实记录的优势。是考古绘图工作中不可替代的辅助技能,许多学员也同样担当摄影的任务,但是由于没能得到系统专业的摄影训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遇上了不少困惑。王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他工作数十年来所拍摄的具有代表性的遗迹、遗物作品,并详细解构其创作时的思路与构想,每张摄影的震撼的背后都凝结着创作者辛勤的付出,课堂上不禁被美轮美奂的图片所感染,不时在心里感叹:“原来照片可以这样拍”!由吉林大学的林雪川教授计算机在考古绘图中的运用,林老师为学员们非常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了如何将Photoshop软件运用于考古绘图,photoshop软件原本是一款普及性较强的图片处理软件,许多同学都曾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我也习惯用它处理图片,但是将其熟练运用于考古绘图工作中这还是第一次,经过林老师的演示和详解原本复杂的数据、图片在软件中得以轻松解决,这也启发了我在学习工作中应该多学会变通,找到工作的技巧和方法,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老师讲的三维建模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如何用photoscan软件将二维照片组合制作出遗迹、遗物的三维影像。这款技术让考古绘图从二维走向三维,能够更直观的将考古信息展现出来。
结语:
一个月的学习时光珍贵而难忘,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我将带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运用于今后的工作中去。最后感谢国家文物局给我们基层的文博考古工作者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尹申平院长、丁树剑老师、崔越老师等对我们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辛勤的付出。感谢百忙之中前来为我们指导的领导、老师们。感谢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

培训剪影:

结业作品
(责任编辑: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