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文论集锦 > > 正文 >

进一步推动明台及客家文化交流的思考

2015-08-20 17:09 | 刘晓迎 |
地跨台湾海峡两岸的闽台两省,有着悠久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证明:早在数万年前,闽台两地就有着旧石器和古人类;台湾的古人类是从福建经长途跋涉,迁移到台湾的。① 作为闽中腹地的三明,与台湾亦有着地缘近、史缘久、血缘亲、文缘深、语缘通、神缘合、俗缘同、商缘广的八缘之亲。② 在21世纪的今天,围绕加快海峡西岸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尤其是客家祖地的三明,如何进一步加强客家文化建设,加强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大力弘扬客家精神,促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回顾历史,注重现实
三明与台湾两地之间,有着众多的历史渊源。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现实,尤其是在加快海峡西岸文化强省建设的今天,如何发掘研究和充分利用客家文化,进而使客家祖地成为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推进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往来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要充分利用明台两地古今渊源的关系,把握当今客家文化建设的重点,使之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地缘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两地旧石器以来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两地的理论交流和文物互展。地处闽西北的三明与台湾有着相同的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地史时期多次联结一体,使两地的祖先频繁地往返,从旧石器时代起,各自制造了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同属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③、“清流人”④及清流、明溪、将乐等更新世动物化石⑤,台湾的“左镇人”⑥、“长滨文化”旧石器文化遗址等。⑦福建“海峡人”和“东山人”⑧的发现证明,他们都是冰川时期生活在台湾海峡的远古人类,他们曾经在海峡这片土地上居住和生活几千年之久,成为来往于闽台之间的先导,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血缘方面。
大量的谱牒资料证明,占台湾五分之一人口的台湾400多万客家族群,都与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三明地区有着亲缘关系。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论述,如漳州学者林嘉书先生1987年在《华生报》发表“客家摇篮——石壁村”一文中指出:“笔者据近些年所获闽西南及台湾的八十多部旧谱,及其它史料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个常见姓氏中的六百多万人与石壁有关,其中三百余万是客家人,另外二百余万是传自石壁,又从闽南南靖、平和、诏安、漳州等地迁台的闽南人。”宁化学者刘善群先生多次撰文指出,宁化与台湾有亲缘关系的达80姓以上,在台湾36个客家强势姓氏中,有27个姓氏与宁化有关,占75%,并跻身于台湾两个最大的陈、林姓氏之中。
3、交流方面。
早期可追溯到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时代,公元1153年秋,24岁的朱熹任同安县主簿,为县佐兼治学事,在金门燕南山建立“燕南书院”,并亲临讲学。明清以来,三明籍赴台出任文武官员的比比皆是,如宁化籍赖日臣(1763—1836年)历任建镇左营左厅守府、南路营中军守府、北路葛玛兰兼署都司篆务事等官职;杨秀登俊(1788—1846年),宁化籍,先后出任台湾北路诸罗守府、铜山营守备、护理南澳左营游击,台湾安平中营府摄左营都阃事、安平协镇、金门总镇等职;乾隆四年,明溪籍谢家村,调任台湾府学教授,并参与撰写《台湾志》;乾隆年间任台湾府学训导的就有沙县籍林起达、大田籍范应斗等;康熙年间任台湾县学教喻、训导的有宁化籍伍兆崧、吴昙、吴升,明溪籍陈光远、冯榕,永安籍陈文海、朱竞成,清流籍邹熊,将乐籍徐弘祚,建宁籍陆登选、陈梯等。台湾生员回福建参加乡试、会试出仕后到三明辖区任文职官员的也有二三十人之多。
4、往来方面。
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三明各地因公因私亦有赴台的,较多的是随军去台人员。据统计仅宁化在这一时期赴台的有622人,现有台属2886户14863人。两岸开放后,此批人员及其后裔常回宁化探亲访友,因思念故乡,他们在台湾的桃源县居住地还成立了“桃源县福建省宁化同乡会”,以联络同乡情谊;在桃源县龙潭镇的兴隆新村,20余户的宁化乡亲共同聚居一处,被人们称为台湾的“宁化村”。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上世纪末止,宁化在台乡亲返乡探亲达1400多人,其中组团30多次500余人。其余县市在台乡亲返乡探亲的也不在少数。
5、谒祖方面。
据统计自1995年石壁客家公祠落成后,随着每年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石壁的举行,至今已连续举行十二届。截至目前,已有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万余客家乡亲(后裔)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考察调研,其中台湾到宁化祭祖有46个团537人次。由宁化统计的自1995年到2006年《台湾10年来赴宁化寻根谒祖50件大事回放》来看,前来宁化的既有寻根祭祖团、观光旅行团,还有客家文化考察团、客家民俗研究团,更有以介绍祖地风情的电影、电视摄制团;从来宁人员范围看,涉及台北、台中、高雄、桃源、新竹、苗栗等地。此外,三明各县亦有台湾乡亲返乡祭祖族亲,如永安的陈姓、沙县的罗姓、泰宁的邹姓等。
其他还许多方面,如神缘、民俗、语言、经贸等,限于篇幅,不再例举。
二、面对现实,言不如行
三明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一就是客家文化,三明拥有百万以上的客家人口,并拥有“客家祖地”——宁化石壁,现今遍及世界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一亿多客家人,其始祖或祖先大多数是从本地区播迁出去的,其中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中、高雄、屏东等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约有450万。要打好客家这张牌,仅回顾历史不行,安于现状亦不行,只有在认真研究历史、分析现实的基础上,面对未来、理清思路、大胆行动,才能够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文化强省的进程占有一席之地。
1、积极申请、创造条件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世客会为平台,打造三明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三明客家文化研究的兴起初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以宁化为代表,初期理论研究多;九十年代兴起海内外客家乡亲寻根谒祖活动,期间亦有文化、经济交流活动。然而,从走过20多年来的历程和效果看,客家文化理论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外,寻根谒祖活动年年举办却效益不大,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上缺乏大手笔,缺少了前瞻性的眼光,导致现今的“客家牌”打得不响,更谈不上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反过来也使客家文化的发展建设受到局限。疼定思疼,终下决心,决定积极申请举办世客会,并且由县城一级的宁化县来申报,这在世界世客会史上所从来没有过的。既然如此,剩下的就是创造条件、大胆拼搏、迎难而上了。如果成功了申办,对于三明客家文化的发展将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加快海峡西岸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三明作为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交流重要基地的有力举措。
2、构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营造有利于客家文化、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海峡两岸乡亲的友好往来。
一是明台民间往来交流优惠政策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和人文环境,通过进一步完善闽(明)台两地交流往来、探亲访友、投资贸易等各方面具体实施细则和措施,使现今赴台审批手续有更大的突破。
二是两岸民间团体(台属、亲友)互访平台,通过制定更优惠的政策,积极支持鼓励各种非官方(或半官方)带有民间组织性质的群团组织(社会团体、民营企业等)与台湾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展交流活动;同时亦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明台胞台属与台民众(个人性质)的交流互访,培育壮大对台民间交流的主体。
三是明台客家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三明及各县的客家文化研究会、宗亲会、台联会等,加强与台湾客属组织(姓氏宗亲会)的沟通和联系,互通往来信息,分享研究成果,定期举办研讨会(宗亲会、展览会),深化明台客家渊源关系研究,进一步增进台湾乡亲对“根、祖、脉”的认同。今年的10月份,在宁化将举办“首届海内外巫氏宗亲文化艺术节”,宁化巫罗俊分衍海内外的500多巫氏后裔子孙代表将聚集一堂(台湾巫氏宗亲会已会组团参加)。届时,巫氏子孙畅叙亲情、展示才艺、共商发展,将带动其他族姓宗亲开展类似的交流活动。
四是经贸合作互惠平台,自1985年起第一个台商到三明投资发展以来,至20世纪末,有171家台资企业“落户”三明,总投资1.5亿美元;21世纪至今,随着三明市对外贸易发展,明台经贸合作也取得新进展,04、05年全市对台贸易总额分别是3035万美元和3032万美元,其中出口分别为1229万美元和2067万美元,对台出口呈大幅增长,特别是农(林)业经贸作为明台贸易合作的传统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层面、双向交流合作的新格局。05年以来,又启动“海峡西岸(三明)林业合作实验区”,06年举办了“6•26”海峡两岸(三明)林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充分利用好这一极具潜力优势、前景看好的交流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明台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
五是旅游观光平台,自1991年台湾9家旅行社一行14人组成的“客家祖地旅游团”抵宁化考察,拉开了明台之旅的序幕后,两地之间的观光旅游方兴未艾,1997年的福建省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暨‘97’世界石壁祖地祭祖大典、“97’中国永安桃源洞、石林旅游节”、及近年举办的“客家祖地游”、“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大金湖)游”、“闽台同根游”等,及05年泰宁大金湖与台湾日月潭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又迈开了明台旅游合作的新步伐。近年来全力打造海峡西岸重要旅游目的地,07年1—2月全市旅游接待游客85.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7亿元,分别比增33.7%、58%,增幅创历史新高。
总之,通过上述平台的构建,以平台为载体,以明台两地合作为目标,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将加快闽中腹地的三明成为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重要基地的进程。
注释
①《闽台考古》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P1。
②《谱牒研究与闽台源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P116。
③1999年发现,2000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1988年发现6枚古类牙齿化石,属晚期智人阶段。
⑤1988年文物普查后相继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华南动物群化石。
⑥1971年在台湾台南县发现的9件人类化石,属更新世化石人类。
⑦1968年在台湾台东县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发展到全新世中期的石器和骨器化石。
⑧“海峡人”发现于1998年,“东山人”发现于1987年,都属晚期智人范畴,距今一万年前。
(责任编辑:三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