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主页 > 展览荟萃 > 网上展览 > > 正文 >

【文物赏析】牛年话“牛”——三明市博物馆馆藏“牛”文物赏析

2021-02-10 16:24 | 三明市博物馆 |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生肖牛。牛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牛擅长耕种,是勤劳的代表,寓意大获丰收、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牛象征着春天,勃勃生机,加上其壮实的身躯,寓意身体健康,活力四射。独特的牛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人们喜欢雕牛、画牛、写牛、说牛,在历史上给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传说故事、成语典故、戏曲神话、书画雕塑等名篇佳作。同时喜欢用各种材料来塑造牛的形象,如青铜、陶、瓷、玉、铁、木等。
牛人牛语话“牛”年,市博喊你一起赏“牛”咯!
宋铁牛
宋铁牛,三级文物,高13、长23.8、宽8.3厘米。体格雄健,牛头微抬,犄角冲天,四肢有力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
在农业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古代文献中最早记录牛耕的是《论语》,“子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牛耕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牛被认为最具灵性的动物,在古代祭祀中常出现,如《诗•大雅•旱麓》有:“清酒既载,骍牡既备。”意思是祭神的清酒已经摆好,赤色的公牛已经备齐。因其灵性,以铁牛作为防洪、治水、镇墓等压胜之物也被历代采用。
宋牛首人身陶立俑
宋牛首人身陶立俑,三级文物,高19.7、宽6.9、厚4.1厘米。牛首,双眼圆睁,双角竖起,身着对襟宽袖及地长袍,胸束宽带,双手抱于胸前做拱礼状。陶俑的头部虽然保留牛的形象,但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显得文质彬彬。
这是十二生肖俑中的牛俑。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兽、十二属相,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学说、原始宗教等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生肖俑作为俑的一种,与道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据考古发现,北魏时已有十二生肖俑随葬的风俗,一般从鼠开始,以猪为终,按顺时针方向,每个方向各三个,放置墓室的四角,起到镇墓的作用。
清玉雕卧牛
清玉雕卧牛,三级文物,高11.4、长19.8,厚8.2厘米。圆雕,卧姿,侧首微昂,眼、耳、口、鼻刻化细致,表情安恬宁静,四肢蜷曲,似在小憩。工匠抓住了卧牛的动态特点,用流畅简洁的线条表现四肢的动态,通过对牛的细部刻划,生动地表现牛安然的神态和温顺的习性。
明代文人文震亨的《长物志卷六 镇纸》曰:“镇纸,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诸式,最古雅……”。此玉牛为镇纸。镇纸是文房中的铺助用具,由玉雕玩件及青铜器演化而来的。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玉器、青铜器放在案头把玩欣赏,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分量,所以在把玩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文房用具——镇纸。
“牛”在历史和现代生活中表现出多重的社会内涵,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构成,体现中国特有的文化特点。丰厚的牛文化是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为人们提供了启迪心灵之门的钥匙。
(责任编辑: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