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主页 > 展览荟萃 > 网上展览 > > 正文 >

【网上展览】三明市“中央红军村”图片展(七)——尤溪

2021-03-24 15:37 | 三明市博物馆 |
三明市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旧居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传家宝”, 它不仅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精神指示 ,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光辉历史、伟大业绩和优良传统的认识,激励老区苏区人民牢记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凝聚合力,推进老区苏区经济发展,更好地造福老区苏区人民。我市分别于2012年、2017年先后2批共命名了25个村为“中央红军村”。
尤溪县坂面镇京口村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张氏民居
尤溪县坂面镇地处尤溪县西南部,是两市(三明、泉州)三县(尤溪、大田、德化)的交接地带,也是闽心地标所在地。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沙县的东线门户,是福州连接闽西北苏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鉴于闽北、信抚、建(宁)黎(川)泰(宁)3块根据地已连接起来,中央决定建立闽赣省。1933年5月,在江西黎川湖坊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邵式平任主席。12月,撤销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建宁成立以邵式平为主席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之后,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面临强敌的围攻、斗争环境愈来愈恶化的形势。根据中央“关于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为了从组织和斗争方式上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机关共600多人改编为闽赣省新编第一团从宁化迁移至尤溪,驻扎在尤溪坂面京口村后溪自然村,省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张兴隆厝,继续领导闽赣省工作。
1935年5月间,国民党五十二师包围了闽赣省机关所在京口村,在京口草洋岬展开激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失利,闽赣省省苏大部分同志牺牲了,一部分同志被捕。苏维埃主席杨道明带领部分闽赣省机关的同志突围后,闽赣省委机关离开京口,转移到尤溪中仙、台溪一带。从此,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从明处转入暗处,从集中转向分散,从正面作战转为游击战争。
尤溪县坂面镇现存革命旧址一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该旧址围墙内壁和房间墙壁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数幅。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张氏民居内的红军标语
尤溪县梅仙镇梅营村
红军驻地旧址——肖祥堂厝
梅营村位于尤溪河下游,与梅仙镇政府隔水相望,距县城13公里,福银高速公路尤溪连接线贯穿全境。
梅营村是东方军的主要作战区域,1933年7月和1934年1月,中央红军东方军两次入闽,进入尤溪作战,摧毁国民党五十二师卢兴邦兵工厂。梅营村民和县里其他群众一道,将缴获的战利品运往瑞金。东方军在尤溪期间,支持成立梅仙区苏维埃政权,同时建立了航运工会、农会、赤卫队、儿童团等组织。在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梅营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得到土地的农民,革命热情十分高涨,积极支援红军,军民关系十分密切。此外,梅营村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主要驻扎点。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分两路进入尤溪,在坂面镇蒋坑会师,随后到达梅仙休整。红军在梅仙期间,刷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至今,在10多座民房的墙上仍留有“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80多幅,其中肖祥堂厝的42幅依然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红军在梅仙期间还帮助建立贫农团和自卫队,群众积极响应,送子、送郎参军,跟随红军北上抗日。
该村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园林式村庄”、“市级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和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现存革命遗址有:红三军团政治部旧址、红军驻地肖祥堂厝旧址。
红三军团政治部旧址——萧氏大院
文中照片由中共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责任编辑:三博)